作为国企人,你必须知道国企改革时与势5个重点!

2018-02-28 16:14 

gqgg.jpg

“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最大的挑战是国资委。国资委是不是敢革自己的命,能不能给企业授权放权?”国资委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在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如是说。

为配合各项改革,国资委在今年完成了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这在部委内外均被视为“壮士断腕”之举。作为此轮国企改革的亮点之一,国资委集改革操刀者和被改革者为一体,从定位调整到执行落地均是不小的挑战。

国企改革经过三十多个年头,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全面市场化阶段,这头笨重的“大象”已经站到了改革舞台的最前沿,无论是缓慢的转身、踱步,还是优雅的倒立表演,都到了关键时刻,众目睽睽,期待已久。而当前,我国“二次改革”推进期,“双创”背景下,全球经济形势放缓,WTO经贸协定向能源、通讯、交通运输、金融、出版等深层开放的形势下,国企在我国经济中要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已经成为一个“功在当下”的问题。

1、国企改革所面临的社会契机

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已经开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去杠杆化、提升储蓄率、消费萎缩、进口减少,还是持续的经济低迷,对全球市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而对我国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不得不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密集时代和低碳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而过去“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二次改革”是经济转型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我国“二次改革”重要的时间点。其中,全面推进小康、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成为“二次改革”的推动力。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工业产能都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过去粗放型的经济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发展。如何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摆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经济长期停滞等问题,需要对中国经济进行“大手术”。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从能源到通讯,从出版到交通运输,占据了我国经济市场中很多重要的行业。那么,“二次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很显然就备受关注,成为重点,这也成为了国企发展的重要时间点。

“双创”是新经济时期的起点。创业与创新是面向全球经济知识密集型时期和环境生态发展时期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现有工业模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摆脱过去单一的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爆发点。2015年,参与“双创”活动的市场主体每天增加1万家以上,对现有社会经济方式造成了很大改变,创业者们通过“互联网+”改造出行、酒店、餐饮等各个行业,这让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年均增长速度约为GDP增速的两倍,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互联网+”,带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加快“中国制造2025”产业换代。

2、当前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到股份制、全面市场化,国企改革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

2015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要求央企“提质增效升级”。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将焦点对准“僵尸企业”。并表示对于“僵尸企业”将坚持分类处置,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可见针对现有问题,“僵尸企业”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关注了。“僵尸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竞争力差。根据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在经营与建设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规模,这大大削弱了很多国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很好地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竞争和销售,那么它即便是拥有非常丰富的资产与人才,也是无法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下来。虽然这些国有企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是这些国有企业如果一直存在下去,将造成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会成为国企改革中难以去除的毒瘤,还会阻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更加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企业型人才的缺乏与技术型人才的流失,并使企业无法进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改革与技术领域创新,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再次提高,进而失去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体制问题。这也成为真正阻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国有企业的政治体制改革无法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多数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深化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无法进一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改革受到影响,致使了上述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的出现。

国有企业涉及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引导者。因此,能否有效地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3、针对国企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结合现有市场经济理念,本文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薪酬激励、加快国企兼并重组等方面提几点措施和意见。

一是加快分类处理、兼并重组。针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对“僵尸企业”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置,分成商业性企业和公益性企业,进而兼并重组,使企业重新恢复生机。从2009年的经济普查数据来看,采掘业、电力系统、现代服务业、基础性公共服务行业中国有企业占产业总资本比重高达50%以上,在石油开采、加工航空工业中国有企业占比高达70%,新闻出版业占比高达95.71%,这说明国有企业在基础性产业和服务业中是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市场占有额。对这些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深化改革,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产业的发展。而那些经过兼并重组之后的企业,其中资源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整合,并且重组后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这样企业的赢利效果也会随之提升,资源的分配处理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可以说完成企业的兼并重组是我国强力推进企业改革的基础目标。然而仅仅只是进行“僵尸企业”的改革显然是不能满足国企体制改革的要求的,还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和关于权利清单等领域的深化改革。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企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实现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趋势下的改革,就必须要加快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

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在进行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我国也在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而推行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是有利于国有资产存量增加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我国在推进混合所有制为实现政企分离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资金的大规模聚合运作以及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创造了条件,更加有利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体制转型。根据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市场约束力束缚,并且在企业内部也没有盈亏责任的概念,除此之外,企业也没有产权和责任方面的相关认识,这些方面的缺乏,大大制约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又由于国有企业受到在体制上的单一性的约束,导致企业的资本管理使用权限属于国家,而企业在整个的运营过程中,也仅仅只是国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个附属品,不具备生产供给销售的决定权。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如果要跟上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有关于自主性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变为竞争力主题,并在未来的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间接地提高其他企业的盈利,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在新的国企改革大方向的影响下,国企在薪酬改革方面也在适时地变化。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吸纳人才,促进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与更好地进行企业发展,就需要对薪酬体系进行改革,而根据现今的有关国企改革新方案来看,我国正在加快有关国企薪酬方面的体系与机制改革,这也预示着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有关企业员工拥有企业股份的国企薪酬激励机制改革方案的制度与出台。而有关于国企薪酬方面改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在接下来经济建设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提升,还关系到我国国企员工在国企工作中的切身利益。

四是创新变革产业升级。目前,全球都在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传统国有企业,特别是重工业,依然是高能耗、重污染,与整体社会发展趋势相背离。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也将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重要内容。低碳经济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变。国企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今后长期发展现状,不断创新,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同时,中国制造2025要求产业升级,实现产品、工业的智能化,对现有国有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成为经济发展中坚固的力量,唯有不断创新变革,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国企深层改革的目标格局

国企改革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格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实现国有资本投资,参与经营,但不是国企经济,而是类似于国营事业单位。社会主体以民营经济为主,国家可以持续投资,参股,不断壮大增长,甚至控制全国大部分的公共事业单位,但是企业仍然是民企性质。资本运作,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力,发挥国有资本的支撑能力,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第二,减少国企专营性经济活动、私权排他的权益交易、特殊经营的限制,逐步市场化,通过市场规律以公司方式经营,从而淡化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让民营企业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是能源、出版、通讯等行业,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活力,激活国企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在竞争中成长,优胜劣汰。

第三,完全放开私权经济、经营性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价行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应该让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去同需求方、同业竞争者进行竞价,从而淡化政府定价、收费的管理权限,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价格,对价格管制、固定收费标准等进行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控制的能源、医疗、通讯行业,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可以调控的竞价过程来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平台制定竞拍、询价机制,从而摆脱传统的“计划价格”。

第四,建立利益制衡机制,通过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机制,对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让民营经济体不断繁荣,成为经济支撑,进而完善社会补偿机制,实现真正的全民持股。英国国企改革中,就充分发挥了私有化的作用,改革了国内2/3的国企,普通民众成为国企最大的购买者,也成为最大的收益群体。持股人数由原来的10%上升到25%,以至于每5个英国人中就有一名是股东。而缺乏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国有企业最后沦入寡头手中,而让大众沦为改革的“牺牲品”。

5、国企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转型进度。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要滞后于工业化,从而存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未来5~10年从东部向西部,将会在全国形成一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城市群,这改变了过去城市建设以工业为主的局面。相应,现代化的城市对工业的依赖在不断下降,而环保、资源等各种限制,倒逼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则更有助于城市发展、就业、创造活力。国有企业作为国内经济支柱产业,对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国企改革顺应政府转型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职能转变,这也将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职能转变必然要对国有企业股权、经营方式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既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转型,又要处理好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良性发展,因此,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政府转型的必要条件。反过来,国有企业改革得当,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老百姓期望,得到大众的认可,合理解决国企员工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解决好公益性和盈利性国企之间的平衡关系,解决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那么对政府职能转变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国企改革符合当下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将从国有企业为核心向实体经济建设新阶段迈进。同时,科技的创新也正在引起国家与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发展绿色经济,促生出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开发与使用。为了顺应绿色经济趋势,国企改革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比如汽车制造业,为了更好地引进和开发符合上述理念的汽车制造技术,就必须抛开旧理念,提倡创新,并引进新的企业管理人才与技术型人才,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内部与外部的双向改革,其中不仅包括了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

通过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使我国企业的技术产业革新与潜力发掘得到有效的促进;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企业亏损减少、企业盈利扩大;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生存能力变得更高。除此之外,强力推行国企改革更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促进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改善。

从上述文章分析可以看出,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趋势的。虽然国企改革近30年,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阻碍,改革自然不会一帆风顺,这也正是我党和我国在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中所坚持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所在。

新一轮的改革任务中,国企改革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相对的,在迎接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也会迎来新的机遇,这就要求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针对企业的深化改革,还要求在改革的同时结合现今的新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将创新精神与改革相互融合,让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来自国内外经济竞争中的各种挑战,才能够在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有助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经验。

本文地址:https://www.bjtwzx.com/29.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天武咨询的公众号,公众号:twzxjt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武咨询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PREVIOUS: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